配资股市 GPT-5离“神级AI”还有多远?
文 | 定焦One,作者 | 王璐配资股市,编辑 | 魏佳
多次跳票后,GPT-5终于亮相。
美国西部时间8月7日(北京时间8月8日凌晨),明星AI创业公司OpenAI发布了新一代大模型GPT-5,并向所有用户开放使用,包括免费用户。
这是OpenAI近年来最受关注的一次升级,其CEO萨姆·奥特曼(Sam Altman)在发布会上宣称,GPT-5的能力已从“大学生水平”跃升至“博士级专家”,并强调该模型在综合能力上已达到全球最高。
这次发布会的关键词可以简单概括为两个词:“专业”和“聪明”。“专业”体现在它在健康、编程、教育等多个场景中展示了更强的能力,同时降低幻觉率,提升了可靠性;“聪明”则主要是它首次采用集成架构,GPT-5能够根据用户指令的复杂度,自动调用最合适的模型,无需用户手动切换,并支持更多个性化功能。
然而,外界反馈却较为平淡,部分用户和从业者认为,GPT-5“缺乏惊喜”。
这一方面是因为此前版本发布频繁,预期被不断拉高。
AI从业者云中江树在发布会前便对GPT-5持观望态度,因为从过去几轮GPT的升级来看,实际表现往往低于宣传,但仍期待它这次能在推理和编程上带来突破,真正拓宽应用场景。
然而从目前来看,业界公认在推理能力上领先的模型仍是GPT-o系列和DeepSeek-R1。GPT-5的进步更多是对既有能力的优化,而非质的飞跃。
另一方面,尽管GPT-5降低了幻觉率,但发布会上出现的两处低级错误仍然引发争议。
一是它在解释伯努利效应时,错误地采用了被主流物理学教材已经证伪的“等时通过理论”,“博士级AI”居然讲错高中物理。二是在制作图表时,GPT-5某项评分(52.8)明明低于o3模型(69.1),对应的柱状图却显示更高,这也让外界怀疑GPT-5的能力被夸大了。
GPT-5的真正实力到底如何?会给行业带来哪些影响?
“神级”GPT-5,真的强吗?发布会开场,萨姆·奥特曼便高赞GPT-5的强大,强调其相较前代模型已经发生质变。他表示,如果GPT-4像是和一位大学生进行交谈,GPT-5则接近于博士级别专家。
为了证明这一点,OpenAI公布了Artificial Analysis全套基准测试结果。数据显示,GPT-5(high)达到68分,位列第一。GPT-5(medium)67分,与xAI的Grok 4并列第二,而DeepSeek R1是65分,排在其后。
这些数字表明,GPT-5在速度、可靠性和准确性上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,尤其在复杂推理、编程、医疗健康等领域表现突出。
例如,在医学领域,GPT-5展示了对患者检查报告和各种医学术语的理解能力,还以此为基础提醒患者需要向医生咨询哪些问题,上下文理解与知识应用能力远高于之前的GPT-4。
除了更加“专业”,在使用体验上,GPT-5变得更聪明了。
最大的改变是,OpenAI采用了集成架构,首次将大语言模型GPT系列和推理模型o系列融合。这意味着,GPT-5能够根据用户指令的复杂度,自主选择并调用最合适的模型,不再需要用户手动切换。
具体来说,GPT系列是OpenAI最早构建的模型体系,聚焦自然语言处理、对话系统与文本生成,o系列是OpenAI于2023年新设立的模型家族,聚焦结构化推理能力,强调模型的逻辑、分析、工具调用能力。o3被视为OpenAI最强大的推理模型。
此外,GPT-5还变得更像人。
一方面支持定制语音、语速调节等个性化功能,语音效果已十分接近真人,另一方面具备“助理”功能,比如链接谷歌日历、Gmail等工具,自动识别未回复邮件、生成待办事项,提升使用者工作效率。
石榴数字人创始人沈仁奎评价,GPT-5在多模态与工具整合上的升级,能显著提升实用性和交互体验 。其实时交互模型与深度推理模型之间的融合也更成熟,模型角色划分清晰,还具备长期记忆用户信息,能为用户提供更精准、更个性化的体验。
他认为,GPT-5的“模型群+路由系统(判断问题难度从而自动调用最合适的模型)”架构设计很值得借鉴,有助于大模型在不同任务之间智能调度与资源优化。
目前,GPT-5已经面向免费、Plus、Pro等用户开放,对企业和教育用户下周开放,按照企业级套餐计费。免费用户使用有额度限制,付费用户中,Plus用户可以获得更高的使用额度,Pro用户可专属访问GPT-5 Pro,区别在于推理能力更强、响应更加快速。
发布会后,行业最关心的三个问题本次发布会后,「定焦One」和几位资深从业者聊了聊,他们最关注GPT-5的三大变化。
一是幻觉率降低。
“幻觉”是指大模型编造虚假信息,幻觉率越低,说明准确性越高,大模型越可靠。
披露的数据表明,GPT-5在多个使用场景下的幻觉率相比前代模型有所下降。比如在联网搜索模式下,GPT-5的幻觉率比GPT-4o低约45%,而在深度思考模式下,幻觉率比o3低约80%。
这意味着,其在回答准确性、逻辑一致性等方面有所提升,更适用于医疗、法律等对信息真实性要求极高的应用场景。
幻觉率的降低与多方面因素有关,这种改进背后,是训练数据、模型架构与推理策略的协同优化。
二是价格更具性价比。
GPT-5包含GPT-5、GPT-5 mini、GPT-5 nano三个模型,API调用价格分层设置,最低的是GPT-5 nano,每百万输入token为0.05美元、输出为0.40美元,比GPT-4最便宜的模型还要低。相比老对手也有很大优势,GPT-5的调用费仅为Claude Opus 4的十二分之一。
这对于中小企业与开发者而言,意味着更低的试错成本与更广泛的应用空间。
最后是在编程领域的突破。
这也是发布会上的重中之重,OpenAI用了近一半的时间强调GPT-5的编程实力,官方称其为“迄今为止最强大的编程模型“。在现场演示中,GPT-5仅凭一句提示词,就创建出网站、应用程序App和游戏,并支持复杂前端开发和大型代码库调试以及修复 bug等功能。
OpenAI甚至还邀请了被称为最强AI编程工具之一Cursor背后公司的联合创始人,在现场演示修复bug。Cursor方面表示,GPT-5已经是Cursor用户的新用户默认选项。
从基准测试数据来看,GPT-5的表现同样领先。在SWE-bench Verified(评估AI编程能力)中,GPT-5思考后首次尝试的准确率达74.9%,高于GPT-o3的69.1%和GPT-4o的30.8,也领先于竞争对手Anthropic最新推出的Claude Opus 4.1和谷歌DeepMind的Gemini 2.5 Pro。
云中江树告诉「定焦One」,大模型的编程能力之所以备受重视,是因为各大厂商都认可,在AI大模型训练中,最好的数据是形式化的数学语言,代码数据高度结构化、结果可验证、逻辑性强,是最具价值的语料类型。
一位从业者分析,采用分阶段、分领域的渐进式研究策略,能显著提升模型的综合性能。他还以DeepSeek的诞生过程为例,它先进行数学相关任务的专项研究,接着进行代码生成与理解任务的研究,最后应用到通用模型,最终出现了DeepSeek-R1。
“这种路径能有效提升模型的逻辑推理和结构化思维能力。目前,国际科技巨头以及国内领先的AI研究机构,都在采用类似的渐进式策略。”这位从业者表示。
目前来看,GPT-5在编程能力上的提升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,但在垂直领域适配、工具调用效率上还有提升空间。
一位软件工程师表示,相比Anthropic的Claude、亚马逊的CodeWhisperer等垂直领域的AI编程工具,GPT-5对特定技术栈的适配性可能存在不足。他觉得,GPT-5的优势在于通用性,而非专业编程。
此外,在使用体验上,用户反馈也出现分化。有开发者称GPT-5生成效果惊艳,有人却遇到了“生成网页无法点击、代码无法运行“等问题,生成效果很不稳定。这也说明,尽管GPT-5在编程能力上取得突破,仍需时间和反馈不断迭代完善。
技术不算质变,但能推动AI商业化尽管GPT-5实现了多维度的升级,但多位从业者认为,这更像是一次架构与工程优化升级,而非真正意义上的代际跃迁。
从产品实际表现来看,GPT-5仍存在不少短板。
比如发布会上,它在回答伯努利效应解释等复杂科学问题,便暴露出了AI惯有的缺陷,在推理时只注重统计关联,而不理解内容本质。在生成图表时,还出现了52.8分的柱状图比69.1分更高的明显错误。尽管萨姆·奥特曼随后公开回应,暗示可能是AI尚未完全掌握PPT制作技巧,但还是引发外界对GPT-5能力的怀疑。
多位从业者认为,萨姆·奥特曼宣称的“博士级专家”能力,更像是场景化性能的堆砌,而非大模型认知能力有了突破,这与其前期过度宣传的“神级能力”存在很大差距。这也导致外界对本次GPT-5的评价一般。
不过,沈仁奎指出,虽然GPT-5并非是全行业颠覆式的升级,但在推动AI商业化上的作用不容低估。尤其是开放API,为企业提供了极低门槛的接入方式,可能会成为许多企业快速部署AI能力的“加速器”。
他观察到,目前一些垂直类企业,比如医药、生物科技等领域的企业以及Uber、Salesforce等已部署GPT-5,应用于科研分析、客户服务与运营决策等环节。在部分新兴工具平台,比如Cursor、Windsurf等开发平台也已集成GPT-5,来改善自身的编程效率与智能交互体验。企业们愿意积极拥抱GPT-5,除了其能力有所升级外,也在于“白菜价”的API策略。
他认为三类企业会率先吃到GPT-5的红利,第一类为软件开发平台,利用GPT-5自动代码生成、调试与工具链集成,提升开发效率;第二类是专注于知识管理与决策系统的公司,GPT-5能快速深入并解决金融、医药、法律等需复杂推理与辅助决策的场景;还有消费级智能服务类企业,它们涉及大量写作助手、学习平台与跨媒体内容创作服务,可借助GPT-5的多模态与个性化提升使用体验。
值得注意的是,OpenAI这次还打起了ToG的主意。它与美国总务管理局进行合作,在未来12个月里,ChatGPT企业版将对美国联邦政府开放,每个机构只需要支付1美元,所有员工便可无限制使用OpenAI的前沿大模型技术。
OpenAI的以上种种动作,展现出借着GPT-5从“平台工具”加速向“社会基础设施”转型的野心。即便其能力未达“神级”,但其所激发的商业潜力和行业联动效应,仍可能在未来掀起一波新的AI应用高潮。
某种意义上,GPT-5带来的最大改变,或许不是模型本身配资股市,而是它所触发的生态。AI的战争,已经从模型能力比拼,走向基础能力与商业落地的全面竞赛。
加杠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- 上一篇:配资股市 宁远召开高考学子座谈会
- 下一篇:没有了